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,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技术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。作为CCUS技术链中的重要环节,碳储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碳减排体系的运行效果。在这一领域,雷达物位计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,正在成为碳储存环节不可或缺的监测设备,为碳储存安全提供着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。
碳储存主要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两种方式,其中地质封存应用最为广泛。在地质封存过程中,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深层地质构造中,如枯竭油气田、深层咸水层等。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:首先,需要实时监测储存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位,确保储存容量在安全范围内;其次,地下储层的压力变化需要精确控制,防止因压力过高导致的地质结构破坏;最后,潜在的泄漏风险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。传统液位测量技术在碳储存场景中存在明显局限性。接触式测量方式容易受到高压、低温等极端工况的影响,测量精度难以保证;而超声波等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则受限于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,在测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不足。这些技术瓶颈亟需突破性的解决方案。
(图源网络)
雷达物位计采用微波技术进行测量,具有非接触、高精度、强抗干扰等特点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天线发射微波信号,经被测介质表面反射后,由接收系统接收反射信号,通过计算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来确定物位高度。这一技术特点使其在碳储存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:微波信号能够穿透二氧化碳介质,不受其物理特性影响;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与储存介质的直接接触,确保长期稳定运行;高精度测量能力满足碳储存的严苛要求。在碳储存应用中,雷达物位计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表现。其测量精度可达±1mm,能够精确反映储存容器内的液位变化;响应时间短,可实现实时监测;适应性强,能够在-200℃至200℃的温度范围和最高400bar的压力环境下稳定工作。这些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碳储存环节的监测需求。
在西北某大型CCUS示范项目中,雷达物位计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项目采用地下咸水层封存技术,年封存量达100万吨。通过部署多台高频雷达物位计,实现了对储存容器和监测井的全面覆盖。系统运行数据显示,雷达物位计的测量数据与压力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等设备的数据高度吻合,为储存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。雷达物位计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:在安全层面,其精确的液位监测能力为储存压力控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,有效预防了超压风险;在效率层面,实时监测数据优化了注入策略,提高了储存效率;在成本层面,其长期稳定的运行特性降低了维护成本,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。随着CCUS技术的快速发展,雷达物位计在碳储存环节的应用前景广阔。
咨询热线
400-1610-067售后咨询
刘工:18610116715
薛工:18610116706
扫码咨询